简述情景剧茶艺表演《忆》的创作设计理念

(江晓琳/15酒店管理1班)

【摘要】

中国是茶的故乡,中国人饮茶,据说始于神农时代,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。直到现在,中国各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

种茶饮茶不等于有了茶文化,仅是茶文化形成的前提条件,还必须有文人的参与和文化的内涵。唐代陆羽所著《茶经》系统的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,饮用的经验,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。陆羽和皎然等一批文化人非常重视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,讲究饮茶用具、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,并与儒、道、佛哲学思想交融,而逐渐使人们进入他们的精神领域。在一些士大夫和文人雅士的饮茶过程中,还创作了很多茶诗,仅在《全唐诗》中,流传至今的就有百余位诗人的四百余首,从而奠定中国茶文化的基础。茶叶,为中国茶坛大放异彩。

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、饮茶的文化。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)之一,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。中国的茶文化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。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,博大精深,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,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。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。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,深入中国的诗词、绘画、书法、宗教、医学。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、生产的物质文化、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,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。

【关键词】:茶文化;茶;潮汕文化

一、创作背景

(一)茶叶产地

品工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,在潮汕本地,家家户户都有工夫茶具,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。

工夫茶顾名思义,一是花时间,二是讲究本领。它历史悠久,据说是由福建的“小杯茶”演变来的。潮汕是鱼米之乡,人们喜欢饮浓茶,“小杯茶”也由茶商传入潮汕。日久天长,渐渐在茶具、茶叶和冲泡技术上越来越讲究,形成了独特的“潮汕工夫茶”。

功夫茶起源于宋代,在广东的潮州府(潮汕地区)及福建的漳州、泉州一带最为盛行,乃唐、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。苏辙有诗曰:“闽中茶品天下高,倾身事茶不知劳。”

潮汕地区地少人多,农业生产精耕细作。

潮汕功夫茶,已成为当前研究潮汕文化的重要内容。

(二)凤凰单枞

茶叶的品质特征:外形,香气,汤色,滋味,叶底

凤凰单枞,属乌龙茶类。该区濒临东海,气候温暖湿润,雨水充足,茶树均生长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,终年云雾弥漫,空气湿润,昼夜温差大,年均气温在20℃左右,年降水量1800毫米左右,土壤肥沃深厚,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,有利于茶树的发育与形成茶多酚和芳香物质。

单丛茶实行分株单采,其外形条索粗壮,匀整挺直,色泽黄褐,油润有光,并有朱砂红点;冲泡清香持久,有独特的天然兰花香,滋味浓醇鲜爽,润喉回甘;汤色清澈黄亮,叶底

 

边缘朱红,叶腹黄亮,素有“绿叶红镶边”之称,具有独特的山韵品格;另有一些特殊山场及树种的茶青,经碳火慢焙一段时间后,口感及香气便的更加独特,“山韵”较轻火茶更为深厚,耐泡度亦更高。

(三)主题《忆》

春江花月夜

春江潮水连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。

滟滟随波千万里,何处春江无月明!

江流宛转绕芳甸,月照花林皆似霰;

空里流霜不觉飞,汀上白沙看不见。

江天一色无纤尘,皎皎空中孤月轮。

江畔何人初见月?江月何年初照人?

人生代代无穷已,江月年年只相似。

不知江月待何人,但见长江送流水。

白云一片去悠悠,青枫浦上不胜愁。

谁家今夜扁舟子?何处相思明月楼?

可怜楼上月徘徊,应照离人妆镜台。

玉户帘中卷不去,捣衣砧上拂还来。

此时相望不相闻,愿逐月华流照君。

鸿雁长飞光不度,鱼龙潜跃水成文。

昨夜闲潭梦落花,可怜春半不还家。

江水流春去欲尽,江潭落月复西斜。

斜月沉沉藏海雾,碣石潇湘无限路。

不知乘月几人归,落月摇情满江树。

二、剧情设置

景剧通常是室内剧,在当今的综合娱乐节目、艺术类节目中常被运用。情景剧舞台茶艺,是在特定营造的饮茶场所中进行茶艺展示、茶艺表演等形式的一类艺术类活动。现在越来越多这样的茶艺情景剧展示在大家面前,让大家所为熟悉。这样的情景剧大多在10分钟左右,让更多喜欢这方面的学生所学习。本文《忆》亦是如此

(一)背景与场景设置

潮汕商帮文化已千年,茶文化漂洋过海[2],享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美称,是著名侨乡,海外华侨、华人及港澳台同胞2000万人。潮州商帮形成于唐朝后期,兴盛于宋元明清,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著名商帮。他们与犹太人一样遭受过几次类似西方反犹排犹的排华运动苦难,在上世纪初被泰国国王称誉为东方犹太人

(二)茶席艺术的设计

茶席是一种应用艺术,是一种生活艺术,主要功能是应有。一组茶席的设计是否具有水平、有深度、有广度,一般来讲,取决于茶席的设计者是否用心。但是,只是用心还远远不够。茶席设计需要一种整体文化底蕴,它要体现出茶文化的根底和设计理念。如果设计者没有足够的文化深度,没有理论,没有学理,那么茶席就会流于肤浅的摆设,变成没有设计只有布置。这种布置没有经过思考、建构,主题不够明确,布局不够统一,甚至有些茶席缺乏茶文化的知识,只适合观赏,不具备泡茶、品茶的功能,就不能称为茶席了。

三、茶事元素

(一)茶叶

该情景剧茶艺演绎选择的茶品为凤凰单枞,当新茶萌芽发至小开面时,即按一芽、二三叶标准,用骑马采茶手法采下,轻放于茶罗内。有强烈日光时不采,雨天不采,雾水茶不采的规定。一般于午后开采,当晚加工,制茶均在夜间进行。经晒青、晾青、碰青、杀青、揉捻、烘焙等工序,历时10小时制成品茶。

(二)茶具

茶具可用盖碗或紫砂壶,更好的是潮汕当地的潮汕壶,取干茶7克左右,用100度的沸水冲泡。第一泡一般为洗茶,不饮用,加水后立即倒掉。而后几泡时间随个人口味而定,一般能冲泡20次以上;其中以23泡香气最佳;又以5.6泡口感最好.适宜热饮,冷后一般口感没有热的好喝,如在办公室用玻璃杯等品饮此茶时,请按个人口感放置适量茶叶,比正式功夫茶具泡出的口感、香气相对会差一些。

(三)泡茶三要素

要泡出好喝的茶,除了要有好茶、好水、好的茶具,还要有好的泡茶技术。

茶叶用量要泡出好喝的茶,要掌握茶叶用量,每次用量多少,并无统一标准,主要根据茶叶种类、茶具大小、消费者饮用习惯而定.泡茶用量之多寡,关键掌握,茶与水的比率,茶多水少,味浓;茶少水多,味淡,通常都会投放7g~10g的凤凰单枞。

冲泡水温:泡茶烧水,要大火急沸,不要文火慢煮,.以刚煮沸起泡为宜,用软水煮沸泡茶,茶汤香味更佳!如水沸腾过久,即古人所称之“水老”此时,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挥发殆尽,茶叶之鲜活味,即丧。.凤凰单枞则以95-100度,持续滚开水或在保温状态下进行冲泡为之最佳。

冲泡时间:冲泡凤凰单枞时投茶、洗茶一定要快而且轻,这样才能发茶香、益茶香,才能顺茶理、尽茶情。凤凰单枞出汤也要快。第一水不超3秒,第二水不超过5秒,至第六水时不能超过30秒。这样冲泡出的茶汤不苦不涩,品饮最佳由于出汤快,所以从第一水直至第六七水,中间不用换水或者再加热,可一壶水一冲到底,可谓畅快淋漓。另外,第三水后可翻一下茶瓯。

(四)布草类

服装:茶服,始于汉,有着千年历史,一种适于茶事活动的职业服装。纵然史上对茶人服着墨不多,但在一些古代绘画中(唐周昉《调琴啜饮图》和宋徽宗《文会图》),都能寻找到茶事活动中的服饰之美,历史精髓的沉淀最能彰显茶人衣事的深厚底蕴。男式茶人服,通常样式相对简单朴素,此时女式茶人服,同样遵循素雅风,宽简、质朴、舒适、大方,但在裁剪形式、颜色上都更为丰富。,材质便是体现茶人服气韵的重要载体。茶人服,材质一般以苎麻、粗布制作。因此,男式服装选择轻便的中山装,,女士服装选择旗袍。

桌布:桌布是茶席整体或者局部物件摆放的铺垫物,也是布艺和其他物质的统称。其作用是避免茶桌上器皿在摆放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碰撞,映衬茶叶盒茶具组合特性;营造氛围、表达主体。桌布的质地有棉布、麻布、化纤、蜡染、印花、毛织、绸缎、手工编织等。此次我们使用蜡染铺垫。

()茶事礼仪

从宏观角度考虑,茶艺礼仪,指茶事准备礼仪、茶事行为礼仪、茶事事后礼仪等多个角度的多个环节。这里所指礼仪为微观角度的舞台茶艺展示礼仪,即候场礼仪、茶艺展示礼仪、请茶礼仪、谢幕礼仪等。

礼仪:一酒满敬人,茶满欺人;二先尊后卑,先老后少;三先客后主,司炉最末;四强宾压主,响杯檫盘; 五喝茶皱眉,表示弃嫌;六头冲脚惜(音同),二冲茶叶;七新客换茶;八暗下逐客令

发型与妆容:以淡妆为主,不适宜化浓妆。

()背景音乐

在茶艺表演过程中营造意境。促进人的自然精神在发现,人文精神的再创造。如今的茶艺背景音乐,主要有《柳青娘》、《寒鸦戏水》、《蕉窗夜雨》等古筝曲,曲调优美,可让品茶者在品茶中感受到中国古典音乐之美。茶味随着音乐的起伏会更沉更香、更深更远。清风明月、山川云雾、至交故友,浸在茶中、醉在乐中。茶与音乐相得益彰,达到了精神品饮和艺术享受。茶艺表演时所配音乐要柔和自然,以使观众感到轻松、愉悦,从而提升茶的内涵。故本次选择《春江花月夜》为背景音乐。

()装饰物品

屏风、插花、墨水画、古色古香的书架、盆景、古玩、文房清供等

()舞台装饰

在舞台一边边摆放书架,表演者入场的这一边摆放屏风,屏风附近放插花,然后中间挂几幅墨水画。

四、冲泡程式

第一道:焚香烹泉

第二道:孔雀开屏;

介绍:茶床:用于盛放泡茶的精美茶具;随手泡;茶道组(也称茶道六君子);盖碗:(三才杯,又称若深瓯,杯盖为天,杯身为人,杯托为地,取天地人和之意);茶滤:用于过滤茶渣;茶架:用于摆放茶滤;茶盅:(又称公道杯,用于均匀茶汤);品茗杯:用于鉴赏汤色和品茗;闻香杯:(因其杯深,径口小,香味不易散发,用于闻香)。

第三道:白鹤沐浴;

冲泡凤凰单枞讲究水温和器温双高,所以在泡茶过程之前,要先用沸腾开水洗涤一遍茶具,用于提升瓯杯的温度,便于茶香散发,也起到清洁作用。

第四道:鉴赏佳茗、佳木清影

第五道:百鸟朝凤;

用茶拨把干茶轻轻拨入杯中,(转动瓯杯,让茶香充分散发,轻揭盖闻香)

第六道:凤凰沐浴

凤凰茶冲泡讲究“三快”投茶快,醒茶快,出汤快。悬壶高冲让茶叶随水浪旋转,起到洗涤的作用,将表面茶沫刮去,使茶汤清洁。第一泡茶水的色,香,味都没有完全出来,是温润泡。用来烫杯,养茶宠。

第七道:凤凰涅磐.浴火重生(指重新注入甘泉,出汤,茶滋味渗透出来)

把杯中茶汤快速斟入公道杯中,余下茶汤乃精华部分,均匀的滴到杯里,达到浓淡均匀,香醇一致。

第八道:凤凰点头,普降甘霖

用凤凰三点头的手法对嘉宾朋友表示尊重和敬意。再将茶水依次巡回均匀的斟入各品茗杯中,斟茶应低斟,香气不易散发。俗话说酒满敬人,茶满欺人。因此茶倒七分满,留有三分的人情和茶情。

第九道:龙凤呈祥

将品茗杯倒扣过来,盖在闻香杯之上。

第十道:凤舞九天

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夹住闻香杯身,大拇指封住品茗杯杯底,从右侧以半圈翻转过来,放置杯托中。

第十一道:敬奉香茗

第十二道:枞香久远

轻轻拿起闻香杯,沿品茗杯沿由内向外轻轻转一圈,避免有茶汤滴出,将闻香杯置于鼻下来回移动,让凤凰茶那天然馥郁,如兰似桂的香徐徐飘入您的嗅觉范围,让您心旷神怡

第十三道:鉴赏汤色

欣赏凤凰茶清澈、橙黄明亮的汤色,让你赏心悦目

第十四道:口啜甘露

品饮凤凰茶,要先闻其香,后观其色、三品茶味。品啜凤凰茶特有的韵味,应啜上一小口含在嘴里,不要马上咽下,请吸气,使茶汤在口腔中翻滚流动,充分接触味蕾,然后再慢慢送入喉中,第二口,用牙齿轻轻咀嚼茶汤顿觉齿颊留香、(满口生香);第三口,用喉咙慢慢沁下,喉头略有淡淡的苦涩味,紧接着一股淡淡的甜味,舌头下面有绵绵的口水涌(这就叫回甘生津),此时感觉“六根开窍清风生,飘之欲仙最怡人”。

十五道:君子之交,水清味美。

五、解说词设计与解说词赏析

解说词的设计不仅要和剧情相搭配,还要适当的融入一定的诗词古文,以衬托其相应的文化背景。在该设计中,其解说词融入了《春江花月夜》与《江陵愁望有寄》

这首诗以写月作起,以写月落结,把从天上到地下这样寥廓的空间,从明月、江流、青枫、白云到水纹、落花、海雾等等众多的景物,以及客子、思妇种种细腻的感情,通过环环紧扣、连绵不断的结构方式组织起来。由春江引出海,由海引出明月,又由江流明月引出花林,引出人物,转情换意,前后呼应,若断若续,使诗歌既完美严密.

通过对秋景的描绘,表达了女诗人因孤独寂寞而对远方情郎的思念之情。此诗前两句写盼人不至,后两句接写相思情。全诗运用句中重复、句中排比、反义字相起等手段,造成悠扬飘摇的风调,有助于加强抒情效果,深切地抒发了诗人的相思之情。

六、总结

在整个情景剧的设置中,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无助感。作为一个作文都写不好的人来设置情景剧,这是一个考验。幸好在这过程中自己有老师和同学的帮助,慢慢的熟悉整个流程是怎样做的,然后自己上网搜搜资料。编编文字,排排版,整个设置下来,感觉自己又学会了一样。但是,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,例如情景设置的还不够成熟,对于一些茶文化的特别专业的知识还不是特别了解,导致在做的时候有点盲目,乱做。所以以后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了解。提高一些自己的专业素养,和创作能力。

【参考文献】

[1]唐周昉《调琴啜饮图》和宋徽宗《文会图》的图解

[2]《春江花月夜》

[3]《江陵愁望有寄》